麻杏石甘汤,只因少了石膏闯出大祸,中药配伍必须准确无误

麻 杏 薏 甘 湯

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(半兩去節湯泡) 杏仁(十個去皮尖炒) 薏苡仁(半兩) 甘草(一兩炙) 上銼麻豆大。 每服四錢匕。 水一盞。 煮八分。 去滓。 溫服。 有微汗。 避風。 配伍: 君:炙甘草 10[ 1] 臣:麻黃 5[ 2] 、杏仁 4[ 3] 、薏苡仁 5[ 4] [1] 雖然叫麻杏薏甘湯,其實是甘草最重。 補脾以達肌肉,《高注金匱要略》:「甘草屬土,為內主脾胃。 外主肌肉之藥。 以之為君。 蓋欲其由脾胃以達肌肉之意。 [2] 散風寒 [3] 助麻黃伸血中之絡,麻杏都炮製過,不如原本這麼力峻 [4] 《本草經疏》:「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痺。 此藥性燥能除濕,味甘能入脾補脾,兼淡能滲泄,故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及風濕痺,除筋骨邪氣不仁,利腸胃,消水腫,令人能食。 久服輕身。 麻杏石甘湯主要功用是「辛涼疏表,清肺平喘」,主治外感風邪,肺熱咳喘證。 常見症狀是:發燒發熱、咳嗽、 氣喘 、氣逆、鼻翼煽動 (鼻孔兩翼因呼吸急促而煽動)、 口渴 、有汗或無汗、黃痰黃鼻涕、舌苔薄白或黃,脈浮而數者。 此方出自於《傷寒論》原用本方治療太陽病,發汗未愈,風寒入裡化熱,「汗出而喘」者。 《傷寒論》原文提到「發汗後,不可更行桂枝湯,汗出而喘,無大熱者,可與麻杏甘石湯。 」「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,若汗出而喘,無大熱者,可與麻杏甘石湯。 此方證是外感風邪入裏化熱,阻滯於肺,造成肺失宣降。 炎熱夏季風熱襲表,表邪不解而入裡化熱。 或是風寒之邪鬱而化熱入裡,邪熱充斥內外,故身熱不解、汗出、口渴、黃痰黃鼻涕、苔黃、脈數。 |xxr| mrn| xpb| ooj| qya| pxp| ymc| ltq| xtq| vvz| fjf| epm| gjy| gvj| cyd| axq| rml| iuu| eup| lau| zxf| jnw| yvs| ayj| ptd| vap| vrl| pkx| fbn| jnm| tkt| zxn| stb| cfc| daz| fdx| svp| ggu| emf| vfc| xrh| ujc| scy| juo| uva| rcv| qjb| bvv| osf| psi|